近期,有这么一条新闻“小型汽轮机技术研发创新一直存在‘重大轻小’现象”,那么,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?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。
小型汽轮机应用广泛,包括区域供热、热电联产、工业余热综合利用、太阳能热发电、生物质热发电等。与其广泛应用不匹配的是小型汽轮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足。近日,在"新业态新动能汽轮机技术研讨会"上,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中国急需重视研发。并通过产品的本地化加速小型汽轮机的技术进步。
“重大轻小”:
汽轮机是一种知识密集型、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装备产品,代表了一个国家动力设备的研究水平,被称为“机械工业之冠”。经过60多年的发展,我国汽轮机技术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。中国大容量汽轮机技术一直受到政策和行业专家的关注,屡创新高,发展迅速。目前,我国规模以上汽轮机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1.2亿千瓦,主要汽轮机生产企业包括哈汽、董琦汽车、上汽、亓航汽车等12家企业。
“外国主要”的: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19年底,我国小型汽轮机总装机容量(千瓦)约占市场总装机容量的25%,在我国发电设备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然而,长期以来,由于各种原因,的存在,中国小型汽轮机大部分制造商的设计过程是经验性的,设计工具是离散的,工程数据是碎片化的,产品是同质的,缺乏竞争力。特别是2003年前后的快速发展,制约了我国汽轮机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和节奏,导致大量投产设备达不到设计目标,整体性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加大。从瑞士巴登引进国外小型反动式汽轮机技术后,经过不断的研发;西门子、阿尔斯通、曼汽轮机、DPI等企业的研发和创新,形成了完整的、持续的技术体系。但国内它的技术起步较晚,持续创新动力不强,基础研究和系统归纳提炼匮乏,技术进步缓慢,严重滞后于新业态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。
随着小型汽轮机,的推广使用,把市场重新定义小型汽轮机的设计标准和采购标准,“效率高、高可靠性、高集成度、智能化”将成为新的行业标准。
小编:suger